國內首艘氫燃料電池動力船“三峽氫舟1”號近日從湖北宜昌三峽游客中心出發,在宜昌水域完成首航。這是國內氫燃料電池技術在內河船舶應用實現零的突破,對加快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具有示范意義。當天,位于宜昌楊家灣碼頭的“中國三峽綠電綠氫示范站”也正式投運,為“三峽氫舟1”號提供能源補給。
該示范站加氫站部分由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(簡稱舜華新能源)承建,利用三峽電站發出的綠電進行電解水制氫,再將制得的氫氣經過壓縮、儲存、加注等環節,直接供給氫能源船舶,實現自給自足,提高供氫效率。
然而,給船加氫可沒那么容易。拿汽車加油舉例,汽油是液態儲存,便于管控,氫是以高壓氣體形式儲存,危險源管控難度更大;而與氫能源車加氫相比,陸地上的車加氫主要采用加氫槍,加注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,但船舶加氫具有加注量大、持續時間長的特點,因此,加注設備不宜采用陸用加氫槍,應采用更加可靠的加注連接方式,并考慮船岸之間的緊急切斷的聯動功能。
由于船在泊岸狀態會有晃動,加氫機與船舶充氫口的距離不可能完全固定,水平距離一般為5米,而垂直距離受季節性水位落差和強風影響,會存在5到11米的偏差。也就是意味著,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更加精準、快速地給船舶充氫。通過多種技術方案比選,舜華新能源項目組最終采用了“折疊機械臂牽引高壓軟管”的加氫方式,每小時可加氫240公斤,滿足氫燃料電池船舶續航200公里。
“三峽氫舟1”號總長49.9米、型寬10.4米、型深3.2米,乘客定額80人,主要采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,氫燃料電池額定輸出功率500千瓦。相比傳統燃油動力船舶,預計每年可替代燃油103.16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3.67噸。